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详 细 说 明
 
实话实说《秋天的思念》

——在第四届江苏戏剧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评委给予我这次机会,《烟村三月》能在这届江苏戏剧文学奖评奖中拔了头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鼓励。因为,我很看重自己的剧本能在江苏露脸。我有一个肤浅的看法: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得到当地专家和乡亲们的认同,这是最最重要的。江苏戏剧文学奖项的设立,是江苏省文化厅抓艺术生产的“源头工程”。我把它视为江苏从事剧本创作的作者们的“希望工程”。也许,这个措辞不是很恰当,但这是我发自肺腑的心声。在戏剧处于低谷的今天,从事舞台剧创作的编剧目前还属于一个弱势群体,甘苦寸心知。如果就这个话题生发开来,就有“跑题”之嫌了。但我坚信,广大坚守在舞台剧创作领域里的同仁们,一定会由衷地感谢省厅领导的英明决策,感谢各位专家为“源头工程”的启动所作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本来是领《烟村三月》剧本奖的。但要求我发言,却是谈另外一个戏的写作心得,心里平添几许惶惶然。

当接到让我就《秋天的思念》谈一点体会的通知时,我曾经几许犹豫。准确地说,心里有点发虚。我在农村插队时做过代课教师,写这篇文章权当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秋天的思念》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获优秀编剧奖和优秀剧目一等奖。当初的写作动因,是为了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当时,有人劝我不要搞,因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政治任务。但我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我内心的小九九是:上级行文和组织包场肯定能为剧团争得一笔可观的票房收入。盐城市淮剧团是一个区级小团,生存之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初始的动因绝对没有想到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的大实话。因为,我是分管艺术工作的副局长,能让剧团演职员工拿上全额工资并且年终还能发上奖金,这是我终日为之奔走为之苦恼而又必须要做好的本职工作。

在进入采访阶段,我渐渐被感动了。

我接触到的所有人都众口一辞:没有汤稚鸣,就没有今天的伯乐达。汤稚鸣是为伯乐达累垮的!她是在德国照明博览会上累倒的,目前还处于植物人的状态。一个英雄模范人物,使上至集团的老总,下达普通保洁工,一提到汤稚鸣就泪水盈眶,我的心被震撼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就产生了如何认识生活、解释生活的过程。我看过《平头百姓》的演出,又反复研究过录像——这是一个从真人真事的原型转化为艺术典型的范例。主人公牺牲后,他的女儿用传呼机呼叫父亲的戏剧场面使我感动不已。再则,多年前,我曾看过一部写给水英雄李国安的话剧《热血甘泉》,其中有一场写李国安到学校为儿子开家长会的戏。当时我的眼睛都潮湿了……后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场戏是虚构的。仔细琢磨,这两部作品的共同点就是把英雄模范的“人的状态”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也许,“人的状态”这一提法还没有从理论上找到依据。但这种对先进人物“艺术化的解释”,的确是解决了一个常见的难题,即:本来先进人物的事迹很真实、很感人,然而搬上舞台后,观众却认为不可信,更谈不上感人了。

于是,我开始寻找汤稚鸣最具“人的状态”的行为情感和性格特征。在采访汤稚鸣的亲属时,曾听说这样一个小故事:汤稚鸣从扬州落户盐城伯乐达十一年,每年中秋节都和工人们一起团圆。有一年,集团董事长将汤的丈夫和儿子接到盐城过中秋节。家人团聚,自然其乐融融。汤稚鸣的儿子和母亲开了一句玩笑话——汤总今天好漂亮。汤稚鸣顿时泪水夺眶而出……这泪水,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歉疚,是一个普通女性的“人的状态”。后来,这个细节经过了改造:舞台上,除夕夜雪花纷纷,一家人在电话里相互问候,儿子没有喊妈妈,而是一声:“汤总,过年好”。台下观众无不为之酸楚、揪心,潸然泪下。改革与变迁的当今社会,表面上虽然是红尘滚滚,利来利往,变幻无常,但骨子里“人的状态”却是永恒的。有亘古不变的挚爱与宽容、无私与自私,也有心灵的震荡与缓冲。因此,透过生活的表层,走近“人的状态”,生活中的英雄原型也许就能演变成舞台上的艺术形象。

在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创作过程中,常常事与愿违——生活中,先进人物的事迹非常感人,但就是写不出戏来。而往往出于对先进人物的尊重,特别是熟悉先进人物的领导、群众、亲属,常常把舞台上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原型加以比较。这是让作者伤透脑筋的事情。

还是回到“人的状态”上来。

首先从汤稚鸣的失误写起。大幕拉开的时候,汤稚鸣已经是个植物人了,时光闪回到十一年前……汤稚鸣的第一个戏剧动作,就是在处理一个职工违章的事情上搞错了。由此,她和一名保洁工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情急之中,汤稚鸣甚至要解除这名保洁工的劳动合同。为了维护她的威信,从集团领导到中层干部都想把这个矛盾化解掉。当汤稚鸣发现事情真相时,毅然在全厂职工的班前会上向保洁工公开道歉。这是发生在汤稚鸣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情,但在所有的材料中都没有披露。而这块材料成了整场戏中的第一个亮点,也将汤稚鸣急躁、率直、知错就改的性格凸现了出来,也就有戏可看了。实践证明,熟悉和不熟悉汤稚鸣的观众对此都认可了。

其次,把汤稚鸣从被动向主动挪移。

常规的编剧手法,主要人物应该在戏剧情境中要有主动行为。但表现汤稚鸣这样一个先进人物时,写来写去还是脱不开好人好事的窠臼。于是,在众多的素材里,筛选出请汤稚鸣出山去盐城,她的回避和犹豫最终被说服。汤稚鸣夜访遭遇火灾的职工时,突然发生间歇性失明而跌下河沟,被一个小偷救上岸。交谈的过程中,小偷最终被汤稚鸣的人格力量所感化。由于把主人公从变动向主动方向挪移,构成了戏剧情势的突转,从而看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再则,注重大事件的真实性和细节的虚构。《秋天的思念》在创作过程中,全剧的大事件是基本真实的,但其中许多细节却是经过改造或完全虚构的。如“除夕夜”这场戏。原本生活中,汤稚鸣的出差地是南方某个城市。为了营造一个特定的氛围,将其出差地挪到东北一个山区小站。地点的改动,就形成了视觉的冲击。除夕之夜,在偏僻的小火车站上,汤稚鸣和家人在电话里拜年,互祝平安。夫妻情、婆媳情、母子情在漫天飞雪之中化成一缕温馨,也渗透进每一个观众的心。

以情动人,还要有趣悦人。这个戏的风格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正剧。但太多的是泪水和叹息,负荷太重。为此,在剧中设计了一些充满情趣的喜剧场面。如外商代表的不拘小节和女员工之间的调侃,小青工追求恋人写朦胧诗闹出的笑话,汤稚鸣恳求两个员工和她打牌等等,既有生活气息,又有生活情趣,演出节奏有张有弛,使观众获得审美愉悦。

《秋天的思念》创作过程,从单纯的追求票房收入升华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个对先进模范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更重要的一点,是汤稚鸣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以她的人格力量,她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了我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商业社会的冲击,视听艺术的挤压,正使戏剧舞台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灯红酒绿的映照下,我们从事舞台剧创作的犹如清冷的孤灯。现在有一种说法,艺术就是用来“消费”的,衡量它的价值变成了跟着时尚走和所谓的“市场占有率”。坦率地说,像《秋天的思念》这样的作品,无论如何也拼不过那些“快餐文化”,也不可能有绝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代表着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的主流文化的戏剧,能让它再演化为唯“市场占有率”是从吗?这话当然不能用于概括我们艺术创作的现状,但作为有感而发的一种忧虑,却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因此,我们的艺术必须在“二为”方向的指导下,去认真地感应心灵,守护永恒的价值。有人说,理想主义已经过时了,但生命对于理想的渴求,却永远不会过时;真正优秀的民族文化,永远不会消失。

再回到一个老僧常谈的话题上来,就是个人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态度。我非常赞同这样一句话:一个作者必须要过生活这道“铁门坎”。我的生活阅历亦较丰富——插过队,当过兵,基层单位负过责,现在坐机关。但我一直坚持每年到基层生活中沉一段时间,长期下来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各式人等、各种生活迹象,都可以扩大自己的创新视野,激发创作的活力。创作《秋天的思念》,可能得益于我平时的生活积累。这个戏得到过来自多方面的帮助和扶持。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先后大改四次,小修小改不计其数。省厅的刘厅长、艺术处汪处长和剧目室陈主任曾多次对剧目的修改加工提意见、出主意;在进入后期排练的过程中,省剧目室专门委派了徐杰老师到盐城帮助加工修改;邓小秋老师的加盟,对其整体针脚的缝合和艺术品位的提升,收到了画龙点睛、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推进了该剧的生产进程……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秋天的思念》还只是一碗夹生饭。让我现在就写创作谈,实在汗颜。我权且把这份作业交给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判分。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但我一定能做一个勇于订正错误的学生。

 

点击数:5271  录入时间:2009-10-13 9:52:26 打印此页】 【关闭
 
最 新 资 讯
剧 作 赏 析
理 论 研 究
艺 术 成 就
戏 剧 杂 谈
新 剧 本 通 稿
艺 术 档 案
剧 作 家 风 采
散 文 随 笔
《盐城戏剧》
访 客 留 言
联 系 我 们
 
     首 页  |  最新资讯  |  剧作家风采  |  剧作欣赏  |  戏剧杂谈  |  散文随笔  |  访客留言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9-2010 版权所有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剧目工作室(盐城市戏剧艺术研究所)
     备案号:苏ICP备12020109号-1 技术支持:盐城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