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详 细 说 明
 
戏曲的唱和唱词写作

徐柏森 

戏曲的唱是宣叙剧情的主要手段,其技艺性特点特别引人注目。

京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唱,他们各具特色,已形成流派。梅兰芳的唱腔明媚清澈、宽亮柔美;程砚秋则抑郁藏锋,顿挫有致;尚小云清亮激越,刚柔相济;荀慧生甜美清丽,声纯意浓。从这些褒扬的字眼里,可以看出他们在发声用嗓上是十分讲究的,几至达到不能相互代替的程度。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在唱法上也各成一派,他们在吐字行腔上又极具各自的声腔个性,而不能等同。故而老戏迷们,不说看戏而说听戏。

地方戏中也是如此,越剧、黄梅、梆子、秦腔、川剧、粤剧、评剧的唱,也都是极具风彩的绝活,而被当地的戏迷们所崇爱。就拿淮剧的淮蹦子举例,西路是高腔,东路是清板,到了南方以后,老淮调衍生出拉调、自由调,而且是东西南北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因此,唱是戏曲的主要形式手段,“唱做念打唱为首”,这是中国观众十分认同的技艺,所以至今没人对此提出异议,或否认其重要意义。

然而演员或名角儿的技艺发挥,又多依仗词作的配合。好的词作极易上口,观众百听不厌。如马连良《借东风》中“学天书,玄妙法……”,周信芳《追韩信》中“三生有幸……”。老戏迷听多了,大家都会哼哼。只要是唱到这里,那台上台下心领神会,欣赏的就是其中的韵味,真是击节而哼,其乐无穷。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段,锡剧《双推磨》中的唱段,也都是耳熟能详的佳作,其社会影响也较广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写好剧中的唱词也是一门技巧,不能看轻了它,不能有半点随意性。学习并掌握其写作规律,确有慎重研究的必要。故专门选取几个特殊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地方该唱,该怎么唱,唱词又怎么写?

这是一个实用的技巧,牵扯到唱和唱词怎么安排的问题。编剧法中也有提示,但比较概括,不太准确。如书中说:“安排唱,在以下情况比较合适。——惊讶、着急、叹息、悲痛、感慨、愁闷、想念、愤怒、欢喜、恐惧等等。”而实际操作中,许多作者都采用机动灵活的态度处之,并不以上面提示为准。如按戏曲规律办事,应该是和剧情发展相关,因唱不能游离于剧情之外,单独自成系统。越是紧密融入,越能显得贴切,这也许就是一个写唱的前提条件。再从写得比较成功的唱段中看,我们又发现有六条经验值得参考。

1、在戏剧冲突达到激烈时,人物感情比较激动,可以安排大段唱。唱词着重描写为什么激动,什么困难不好解决,人物下决心怎么办,一定要把此时此地的心境写细。

2、凡是痛苦回忆的地方,人物的感情总是波涛起伏、回肠百转,抒发这种感情最宜安排长段。这时文意可以展开,文辞可以修饰,是发挥文字功力的好地方。

3、独自一人坐、站、望、行、舞时,都可以安排唱。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极度愤怒、极度悔恨、生离死别、突遭凶讯、夜阑人静、思潮汹涌、难进难退、恳切劝导、表心明志、思念亲人、哭诉衷肠、互问互答、载歌载舞、观察对比、反复强调、困惑不解。”

4、角色带戏上场可以唱,但要分初次上场和多次上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矛盾冲突要把握好,不可重复和雷同。

5、戏剧表述过程中,如用唱来表示叙述时,应长话短述,一带而过。凡观众众已了解的情节,剧中人尚未了解的,更应简约述之,一般不宜加唱来表述。

6、戏剧情节展开后,要照顾戏剧的进行节奏,安唱不宜太长。重点唱段可在前半部分展开时有,或后半部分开始处安排,总之,高潮到来之前都可以酌情有大段的唱。但高潮到来以及矛盾突转后,不宜再安排大段唱。因为高潮到来戏剧动作增强,无暇再去抒情。矛盾突转后,情节临近尾声,你再怎么唱,观众也不要听了。小戏更是如此,一般不安排大唱段,除非是载歌载舞的对子戏,可根据风格需要,安排大段对唱。但要写得俏皮风趣,让人爱听,千万不要啰里啰嗦,没完没了。

二、有的写戏者,以为写唱词并不难,不就是上下句吗?因而常犯一些不该犯的毛病,直到真要赴排了,才发现唱段需要重写。常见问题有:

1、唱词、唱段容易和整个戏脱节。如插入生硬,突然叫板,不是剧情需要而自然引入。

2、唱词、唱段长短不恰当,硬把戏的节奏拉慢了,唱松了。

3、唱词写得不贴切,唱段缺乏动作性。语言全是叙述交待,成了作者意念的传声筒,不是代言体,不是人物心理动作的表现。请看川剧《燕燕》第三场,燕燕怀着极度矛盾的心情,深夜去给李公子送被,她提着红灯,一路上边思、边行、边唱。作者是这样写的:

“夜深沉风紧雨紧,出花厅欲行难行。

奉王命送衾绸御寒御冷,好叫我进退难怨天怨人。

步回廊突惧这漏静人静,去书斋猛叫我人惊意惊。

柳枝柔带春雨似定非定,荷池水春风吹欲平难平。

半天空春雷声时来时隐,手儿内红纱灯忽暗忽明。

意徬徨自思自忖,心撩乱且走且停。”

这段唱词写得很有意境,很有特色。是典型的心理动作台词,还巧妙地运用了古诗词的对比、对仗,语言的形象性强,又有韵律感,这就给谱曲以极大的运作空间。这种好经验,我们必须好好学习

4、用词不达意,缺乏形象性。也就是说写的人缺少想象力,只知就事论事。请看《刘三姐》中对歌,那唱词可是写活了。

“李秀才唱:小小黄雀才出窝,量你山歌也不多,那日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 刘三姐对:你歌那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萝,只因那年涨大水,五湖四海都是歌。”

刘三姐又对三个秀才唱道:“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那里来。”

再看庐剧《讨学钱》,老先生针对东家娘子招待他抽孬烟的一段唱,他不说烟坏到什么程度,只说这烟——“买的说不要,

          卖的往上添,不要不要添几掀!……

          一要烟袋通,二要按得松,三要紧紧拨,四要迎着老东风,

          老先生的喉咙熏得象个破烟囱!”

这里全是用形象说话,而且贴切自然,鲜明准确。

5、最难写的是对唱中的唱词,对唱要把各自不同的心境,用极精炼的语言写出,这是要看作者功力的。戏曲中的“背躬”,指的就是这种词。京剧《沙家浜》中有段三人对唱,写得十分叫绝。

“刁:这个女人不寻常,  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嫂:他们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刁: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嫂:我必须察颜观色把他防。”

6、切记务必使唱段的布局相对集中,要匀称和谐。不能忽唱忽白,零零碎碎,构不成完整的音乐形象。应做到:一忌太满,二忌太散,三忌太死。要灵活机动,适应戏曲剧情的整体需要。

7、关于句子的句式,三字、五字、七字、十字,应视情绪表达的需要而定。力求工整,但又不受约束,只要合乎韵律,易谱曲即可。

8、地方戏中有些唱词,常有破格之举。有的并不按常规办事,如长短句交错,俚俗土语的运用,声腔唱法的技巧需要等。淮剧也有清板、垛板、堆字垛板等特殊形式,这些又常和唱腔有关,我们必须尊重剧种的特点和习惯,从实际需要出发,写好唱词。

综上所述,戏曲的唱是戏曲“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没有唱,戏曲也就变种了,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我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如此,我们必须尊重这一传统特点。因此,搞戏曲创作的人,一定要学会如何写唱词,不仅能写,而要写出好词、妙词和绝世之词。除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有机会能学学古诗词的技法,想必定会有更深地体会和收获。

 

2010-11-25

 

撰稿:徐柏森  职业:离退文艺工作者

联系地址:江苏盐城毓龙东路6号省淮大院2205

邮编:224001 电话:0515-88300076

电子邮件:xbs353@163.com

 

点击数:9218  录入时间:2011-1-4 14:34:58 打印此页】 【关闭
 
最 新 资 讯
剧 作 赏 析
理 论 研 究
艺 术 成 就
戏 剧 杂 谈
新 剧 本 通 稿
艺 术 档 案
剧 作 家 风 采
散 文 随 笔
《盐城戏剧》
访 客 留 言
联 系 我 们
 
     首 页  |  最新资讯  |  剧作家风采  |  剧作欣赏  |  戏剧杂谈  |  散文随笔  |  访客留言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9-2010 版权所有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剧目工作室(盐城市戏剧艺术研究所)
     备案号:苏ICP备12020109号-1 技术支持:盐城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