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论文《戏曲与电视联姻之我见》发表于《剧影月报》1994年第 4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戏曲电视剧美学特征初探》发表于《剧影月报》1994年第 5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论文《“舞台戏曲”与“电视戏曲”》发表于《剧影月报》1994年第 8期。
市淮剧团蒋宏贵撰写的文章《戏曲精品意识之浅见》发表于《剧影月报》1994年第 9期。
市戏研所范玉媛撰写的文章《梅馆忆昔》发表于《剧影月报》1994年第 9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园林与小品》发表于《剧影月报》1994年第 10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珍珠的启示》编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翠薇集》一书。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市场经济与剧团改革》发表于《民族艺林》1994年第 3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三说小品》发表于《当代戏剧》1994年第 6期。
射阳县贺寿光撰写的剧评《流淌着忧患意识的历史之河——评殷红坚的四部历史故事剧》发表于《江苏戏剧丛刊》1994年第 1期。
1995年
市人大丁和根撰写的论文《论地方戏的地域和超地域——为观照戏曲命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论文《论当前戏曲行为中三个特殊关系》、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论文《戏曲音乐创新的多种可能性》、市戏研所范玉媛撰写的论文《浅谈戏曲的唱念》、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市场经济与剧团改革》、响水县孙茂廷撰写的论文《寻找审美结合点——戏曲创作刍议》、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论文《淮剧的渊源与形式》、市文化局卞怀远撰写的论文《关于盐阜根据地的戏剧运动》发表于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戏曲研究》第51 辑。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从农民号子到淮剧》发表于《中国电视戏曲》1995年第 3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梅派与海派》发表于《剧影月报》1995年第 2期。
响水县孙茂廷撰写的文章《冤家与亲家》发表于《剧影月报》1995年第 2期。
东台市武仲平撰写的文章《戈公振与梅兰芳访苏》发表于《剧影月报》1995年第 3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老戏何妨新编》发表于《剧影月报》1995年第 7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要以孩子的天真看世界》发表于《剧影月报》1995年第 9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论文《重新估量戏曲的发生与发展》发表于《上海戏剧》1995年第 3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论文《论戏曲生产与剧场消费的关系》发表于《民族艺林》1995年第 1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节奏:美在力度》发表于《民族艺林》1995年第 4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论文《观众为什么不愿走进剧场——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表于《上海艺术家》1995年第 4期。
1996年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剧本的出路》发表于《剧本》1996年第 1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节奏:美在力度——简论戏曲艺术的节奏》发表于《艺术广角》1996年第 1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梁国英,一个自强不息的好演员》发表于《中国戏剧》1996年第 2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剧评《凡人不凡 小事不小——谈现代淮剧<鸡毛蒜皮>剧本创作特色》发表于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艺术通讯》1996年第2期。
市文化局何亚雩与市剧目室谈秉亚合作的文章《又是报春花开时——从<奇婚记>到<太阳花>》发表于《剧影月报》1996年第1期。
市剧目室谈秉亚撰写的文章《恋情、痴情与苦情——盐城现代戏创作巡礼》发表于《剧影月报》1996年第1期。
市淮剧团蒋宏贵的文章《贴近时代 塑造人物——<鸡毛蒜皮>导演阐述》发表于《剧影月报》1996年第3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文章《“唱不死”的老淮剧与“死不了”的太阳花》发表于《上海戏剧》1996年第4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文章《地方剧种编演现代戏的三个特点》发表于《当代戏剧》1996年第5期。
东台市武仲平撰写的文章《无丑不成戏——丑角艺术琐谈》发表于《戏剧·戏曲研究》1996年第10期。
1997年
市剧目室谈秉亚、郭粉红合作的文章《盐城乡土戏剧续篇——从<青豆与红豆>谈起》发表于《中国戏剧》1997年第 7期。
建湖县王友理撰写的文章《谈戏曲技法的传统规范与发展创新》发表于《中国戏剧》1997年 第12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论审美超越与戏曲创作》发表于《艺术百家》1997年第 1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文章《戏曲导演三议》发表于《当代戏剧》1997年第 1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一腔赤子痴情 二十年人生追求—记江苏省滨海县北坍乡文化站站长王家良》发表于《文化月刊》1997年第 8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创造美的瞬间》发表于《剧影月报》1997年第 2期。
建湖县王友理撰写的文章《谈戏曲技法的传统规范与发展创新》、省淮剧艺术研究会王咸俊与省淮剧团朱品孝合作的文章《艺贵求真求美——现代淮剧<青豆与红豆>导演札记》、市剧目室谈秉亚、郭粉红合作的文章《一曲生气盎然的田园新歌——评现代淮剧<青豆与红豆>》发表于《剧影月报》1997年第 4期。
1998年
建湖县王友理撰写的论文《简论田汉戏剧创作的美学追求》发表于《剧影月报》1998年第 3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生活:美在发现》发表于《海南师院学报》1998年第 4期。
1999年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评论《好戏令人喜 问题发人思——观摩江苏省淮剧节有感》发表于《中国戏剧》1999年第1期。
盐都县陈明撰写的论文《关于喜剧样式和文化品位的断想—<鸡毛蒜皮>创作点滴》发表于《艺术百家》1999年第4期。
大丰市徐新华撰写的文章《贵在其真》发表于《新剧本》1999年第 6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水的感悟》编入《世界学术文库》(华人卷)1999年第1集。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论文《淮剧音乐创作的新篇章》、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评论《巡礼:喜看淮剧结硕果》发表于《剧影月报》1999年第 1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文章《也谈“戏剧与市场”》、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文章《音乐路上五十年》发表于《剧影月报》1999年第 6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论审美理想与戏曲创作》发表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 1期。
2000年
东台市卢冬红撰写的文章《谈<太阳花>的题材构思与人物塑造》发表于《剧影月报》2000年第 2期。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植根淮剧之乡 繁荣剧目创作》、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情系舞台执着追求—记滨海县淮剧团团长、二级演员曹阳》发表于《剧影月报》2000年第 3期。
阜宁县吴启鹏撰写的文章《小品创作面面观》发表于《剧影月报》2000年第 4期。
市剧目室杨蓉撰写的论文《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方大姑》、阜宁县吴启鹏的撰写的文章《“改革新人”析》发表于《剧影月报》2000年第 5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文章《哭少峰》发表于《剧影月报》2000年第 6期。
盐都县徐志玉撰写的文章《浅谈小品的理趣之美》发表于《剧作家》2000年第 6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主体感知下的生命状态—关于“手”的审美联想》发表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主体感知下的生命状态—关于“手”的审美联想》编入江苏省美学学会编印的《春华秋实1981—2001纪念文集》一书。
2001年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论剧作家的审美感悟》发表于《剧本》2001年第 6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原野>象征色彩简析》发表于《剧影月报》2001年第 2期。
阜宁县刘伯强撰写的文章《小淮剧<画像>音乐创作札记》发表于《剧影月报》2001年第 3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文章《戏剧批评之我见》发表于《剧影月报》2001年第 4期。
市剧目室孙茂廷撰写的论文《折子戏与剧本创作》发表于《剧影月报》2001年第5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与国际接轨》发表于《当代戏剧》2001年第6期。
大丰市徐新华撰写的文章《为劳动者而歌》发表于《上海戏剧》2001年第9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论剧作家的审美感悟》编入江苏省美学学会编印的《探索美与艺术》一书。
大丰市吴正林撰写的论文《人本的回归》、《戏曲“冲突律”之我见》编入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十字河流向未来》一书。
2002年
市剧目室孙茂廷撰写的剧评《亦庄亦谐 如诗如画——看淮剧<十品村官>》发表于《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论文《试论戏曲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及其导向性》发表于《艺术百家》2002年第2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论戏曲细节的美学功能》发表于《艺术百家》2002年第3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文章《话说审美》发表于《剧影月报》2002年第2期。
市剧目室孙茂廷撰写的论文《戏剧创作应注重信息量》发表于《剧影月报》2002年第4期。
东台市武仲平撰写的文章《十戏九有马》发表于《四川戏剧》2002年第2期。
2003年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剧评《“恋乡情结”与<十品村官>》发表于《中国戏剧》2003年第2期。
市剧目室曹瀛(笔名:月凡)撰写的文章《四次晋京演出 一道人生风景—记江苏省盐城市淮剧团优秀演员王书龙》发表于《中国戏剧》2003年第2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剧评《<十品村官> 的“恋乡情结”》发表于《剧影月报》2003年第1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剧评《淮剧〈蓝齐格格〉评析》、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文章《第四届省淮剧节音乐创作述评》、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盐城有个邱锡俊》、大丰市韦伟撰写的文章《我写<临时爸爸>》、大丰市徐新华撰写的文章《永远的琴声》发表于《剧影月报》、东台市卢冬红撰写的文章《生活的馈赠》发表于《剧影月报》2003年第3期。
市剧目室杨蓉撰写的论文《从<蓝齐格格>看淮剧的创新》发表于《剧影月报》2003年第 5期。
2004年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文章《又闻淮坛梅花香》发表于《中国戏剧》2004年第 4期。
市剧目室徐柏森撰写的文章《感慨都市新淮剧》发表于《中国戏剧》2004年第 7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赶快将剧团卖掉》发表于《中国戏剧》2004年第 11期。
市剧目室杨蓉撰写的论文《“普罗米修斯盗火”与“精卫填海”—<榆树下的欲望>和<晋宫寒月>之比较》发表于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戏曲研究》第64辑。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论文《论淮剧陈派唱腔的艺术特色》发表于《艺术百家》2004第 3期。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论文《“西宫词”及其曲调》发表于《剧影月报》2004年第 1期。
滨海县曹阳撰写的文章《载歌载舞 求新求美》发表于《剧影月报》2004年第 2期。
市剧目室周寒夜撰写的剧评《淮剧<蓝齐格格>中李光地的人物塑造》发表于《剧影月报》2004年第 3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从<十品村官>看“盐淮现象”》、市剧目室孙茂廷撰写的文章《“三小戏”的得与失》、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淮剧艺术博物馆构想》发表于《剧影月报》2004年第 5期。
2005年
东台市卢冬红撰写的文章《生活的馈赠》发表于《剧本》2005年第 10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邓小平文艺思想与盐城戏剧创作初探》编入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论集》一书。
盐都区陈明撰写的文章《<十品村官>:坚持走自己的路》发表于《剧影月报》2005年第 1期。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也谈戏剧节奏》发表于《剧影月报》2005年第 4期。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论文《主题—文学剧本的灵魂》发表于《剧影月报》2005年第 5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评论《寓理于情以情感人—淮剧<太阳花>主演梁国英成功塑造方大姑》发表于《江苏文化周讯》2005年8月25日。
滨海县贾成立撰写的论文《谈音响效果在演出中的作用》发表于《剧作家》2005年第 1期。
市剧目室曹瀛撰写的论文《重读经典—试论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特征》发表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研究》2005年第 3期。
市剧目室周寒夜撰写的论文《e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于《文化新世纪》2005年冬月号。
2006年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论文《读陈瘦竹先生<论排场戏>有感》发表于《中国戏剧》2006年第3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外因与内因——扶持基层剧团的几点设想》发表于《中国戏剧》2006年第 10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戏曲界的“版权意识”》发表于《剧本》2006年第10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曹瀛撰写的美学论文《美玉杂于顽石 明珠出于老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学思想初探》发表于《东方美学》2006年总第10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文章《新的声韵 新的风采》发表于《剧影月报》2006年第 1期。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淮剧应是江苏的最具代表性的剧种》、盐都县邵秀华撰写的文章《对编剧和导演合作关系的一点认识》发表于《剧影月报》2006年第 2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江苏戏曲的定位琐议》发表于《剧影月报》2006年第 4期。
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唱不死的老淮剧”辨析》发表于《剧影月报》2006年第 5期。
东台市武仲平撰写的文章《戏说狗戏》发表于《上海戏剧》2006年第3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论文《海派艺术精神的结晶---梁伟平演唱风格探析》发表于《上海戏剧》2006年第 4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张铨撰写的论文《淮剧与上海》发表于《上海戏剧》2006年第8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曹瀛撰写的剧评《一曲人生的赞歌—谈淮剧<秋天的思念>中汤稚鸣形象的塑造》发表于《江苏剧目》2006年第 1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曹瀛撰写的论文《剧本:淮剧振兴的根本》、市剧目室周寒夜撰写的论文《你我的春天》、建湖县杜学连撰写的论文《“源头工程”为剧本创作搭建了通往成功的平台》、省淮剧艺术研究会王咸俊撰写的论文《几多期待---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导演札记》、射阳县袁连成撰写的文章《总想走进你心里》发表于《江苏剧目通讯》2006年2月(总第39期) 。
盐都区陈明撰写的论文《努力打造艺术精品坚持服务基层群众》、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曹瀛撰写的论文《“恋乡情结”与〈十品村官>》发表于《剧影月报·中国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论文集》2006年专刊。
盐都区陈明撰写的论文《关于喜剧样式和文化品位的断想》、市剧目室杨蓉撰写的论文《从中西方文化心理差异浅析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市剧目室周寒夜撰写的论文《试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盐都区邵秀华撰写的论文《我所认识的现代戏曲》、建湖县肖公章撰写的论文《从两个手艺人的角顶到一种民族精神的凸显》、大丰市姜华撰写的艺谈《如水女人》发表于《剧影月报·编导研究生班论文集》2006年专刊。
2007年
滨海县曹阳撰写的文章《<神韵金陵>中灯光的时空切换作用》发表于《剧影月报》2007年第 1期。
市文联蒋婉求撰写的论文《老庄哲学音乐观初探》发表于《剧影月报》2007年第 3期。
东台市卢冬红撰写的文章《十年谋一戏感想点滴》、市剧目室周寒夜撰写的论文《论艺术创作中空白的作用》发表于《剧影月报》2007年第 4期。
盐都区刘旭撰写的文章《文化盐都的一面旗》发表于《剧影月报》2007年第6期。
东台市武仲平撰写的文章《别有情趣闻的舞台“猪八戒”》、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论文《戏曲剧本与“知识产权”》发表于《当代戏剧》2007年第 1期。
市文化局尹秉友撰写的文章《让艺术之花更艳丽---记江苏省淮剧团总导演王咸俊》发表于《江苏文化周讯》2007年7月5日。
2008年
建湖县淮剧团孙玉华与王明合作的文章《来自淮剧故乡的吁请》发表于《中国戏剧》2008年第 2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歌舞”与“故事”》发表于《剧本》2008年第 8期。
省淮剧团邓小秋撰写的文章《变脸》发表于《 新民晚报》2008年 3月12日。
盐城电视台吉蕊一撰写的文章《戏剧导演的观众情结》发表于《剧影月报》2008年第1期。
省淮剧团盛美开撰写的文章《剧本·剧坛·剧场》发表于《剧影月报》2008年第 2期。
省淮剧团盛美开撰写的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市文化局何亚雩撰写的文章《徐新华:从演员到剧作家》发表于《剧影月报》2008年第 4期。
市剧目室孙茂廷与盐都区曾汉才撰写的剧评《马代表进城唱大戏》发表于《剧影月报》2008年第 6期。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曹瀛撰写的论文《试论先进文化内涵》编入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大视野》一书。
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曹瀛撰写的论文《创造》编入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的《走过岁月的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