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详 细 说 明
 
震荡在心灵深处的钟声——评淮剧《小镇》剧本创作的审美观照

              曹瀛

    自从人类第一次懂得用树叶遮身开始,人的羞耻之心便已萌生。自古以来,荣辱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就是一股不同凡响的激流,尚荣知耻,弃恶从善,从来就是为中华民族所称颂的优良美德。戏剧是人类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一种手段,道德分析,历来是剧作家们倾心的命题。近日,江苏省淮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小镇》(编剧:徐新华),荣获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观众的喜爱。淮剧《小镇》的初战告捷,虽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剧本的成功。可谓应了一句老话:“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现以剧作家一度创作的审美观照为题加以论述,请教大家。

    一、独特的发现

    审美观照具有意向性的特点,也即是说,观照不可能是无对象的泛览,而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相关物的投注。同时,在审美观照中,观照的对象必然是与主体的意识相贯通或者说浸染着主体的意识。剧本创作作为一种带有社会性质的创造活动,它的创作动力是同社会要求和剧作家内心的要求相联系的。“题材”是含金量很高的生活现象,耀眼的光芒只闪一刹那,唯独有心人能看到。对剧作家徐新华来说,首先是剧本创作题材的发现。二十年前她看过一篇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那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十年后当她从事专业编剧时,一次单位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看到一个个身居要职、声名显赫却沦为阶下囚的人物,一张张铁窗里痛哭流涕的面孔,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忏悔,一件件反思自身变质过程的案例,给剧作家心灵的震撼难以言表。这好似“酵母”激活了她头脑中沉睡多年的记忆,激发了非写不可、不吐不快的冲动,激励了自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追求。《小镇》剧本的创作如同种子的生长一样,经历了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剧作家用当代的眼光审视社会和历史,探索人的多元的复杂的心理结构,深入人的思想深处、情感世界,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分析评判熔铸在形象中。随着岁月的积淀、生活的磨砺,阅历的增加,修养的提高,使她能够用冷静的目光、宽达的胸怀、包容的姿态、理性的思维来重新审视笔下的人物,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情感:或爱或恨,或同情或厌恶,或嘲笑或赞美,或敬仰或怜悯……剧作家的审美观照也犹如爬梯,一级一级地前进;犹如掘井,一层一层地深入。审美观照的过程是由简单而复杂,由现象而本质,一切观照都从发现开始。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民风淳朴的千年古镇在剧作家的审美观照中渐渐成型,以朱文轩为代表的小镇人物也以各自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活跃在剧作家的心中。并为之悬念,为之忧,为之喜,为之抚掌,为之拍案,为之怒发冲冠,为之慷慨悲歌,为之顿足叫苦,为之喟然长叹……一个全新的《小镇》剧本,终于呼之欲出了!艺术就像爱情,源于怦然心动。在剧本创作的审美观照中,审美主体往往进入物我两忘的“物化”境界,达到主客体交融的极致。可见,剧本是剧作家审美的发现,才华的闪光,心血的凝结,情感的升腾。剧作家徐新华的一番话袒露了创作的心声:“个人创作生涯二十余年,从来没有一个剧本自心田萌芽至剧本出炉,孕育二十多年。也从来没有一个剧本,从开始产生创作欲望到剧本构思、剧本问世,时间长达十年,除了这一部《小镇》。它是我的惟一。”不平凡的剧本必将有不平凡的业绩:剧本获得了江苏省第11届戏剧文学奖;在2013年第11期《剧本》杂志上发表;并由江苏省淮剧团搬上舞台。

    二、心灵的拷问

    审美观照无疑具有感性的特征,但又非止于感性。观照不能脱离视觉的作用,但也同时又是对人的心灵的关注。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剧作家创作《小镇》时用摇曳多姿的生花妙笔,绘就斑斓瑰丽的心理世界。朱文轩是剧作家浓墨重彩塑造的戏剧人物,尤其是心理刻画方面的成就最为显著。第三场,面对京城企业家悬赏500万寻找三十年前救过他的恩人,朱文轩不为所动,淡定自然,但是,当儿子小轩出现时,一切都发生了逆转。他知道儿子为老板贷款担保,老板卷款潜逃,银行起诉,儿媳闹分手,使他“又恨又怨又疼又怜爱恨交织揉断肠!”而他一生清贫,家无积蓄,无奈之下,给朱老爹打了一个冒领电话,就这短短打电话的几步路,如同咫尺天涯,只觉得“气儿虚,脸儿烫,身发软,人发慌,心儿砰砰出胸膛!”由此,朱文轩走上了一条跌宕的惊悸的纠结的痛苦的直至最后忏悔的心灵之路。把朱文轩第一次撒谎的心态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逼真传神。如果说朱文轩打冒领电话是第一心理层次的开始,那么,接着下面的几场戏,他的心态刻画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第五场,朱文轩忐忑不安地走在去会场的路上,他怕见行人,怕看脸色,仿佛别人的目光看穿他的心肺,仿佛别人的笑意窥探他的肝胆,仿佛别人的招呼戳穿他的脊梁,仿佛别人的沉默嘲笑他的虚伪。他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感觉……当朱老爹宣布冒领者名单的时候,朱文轩更是如坐针毡,“汗奔,血涌,慌张,惊恐,”恨不得大地生裂缝,遁形影无踪;只有他夫人薛小妹暗自祈求“给文轩留下斯文,留下尊重,留下颜面,留下宽容,莫让他半生清白世代清名毁我手中!”第七场,深夜,朱文轩痛定思痛下决心去找朱老爹说明真相,夫人阻拦,后在他的劝说下,尤其是他对“贪”字的深刻认识,得到夫人理解与支持,陪他一起去找朱老爹。在第二天的会场上,为了小镇的荣誉,朱老爹期盼他“欲海引渡精神领航更将这沉沉大任来担当!”因为小镇需要一个道德形象,这对他来说既出乎意料,又使他的心灵上难以接受。最后,在大庭广众下,他还是真诚地忏悔了。终于“卸一个如山负重,还一个从从容容”,好似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徐新华作为一个优秀的剧作家深谙文学的“冰山理论”:“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纪伯伦语)她不仅具有敏锐感受和迅速表现外部客观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深入体验和表现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的能力,这种宏观把握和微观体验的结合,使她创作的淮剧《小镇》富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即一种紧张的精神探索,一种重大价值观念的严峻审议,一种信念的提出与皈依,一种彼岸世界的确立与憧憬。它包含一系列自省、拷问、冥想、苦恼、忏悔、放逐、启悟等精神行为。实践证明:淮剧《小镇》是一出惊心动魄的“灵魂过山车”,一部真真切切的忏悔启示录,一个直面现实、触及灵魂、发人深省、饱含深情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抒情心理剧。

    三、诗化的表达

    审美观照是审美主体以充满诗意情韵的眼光和超越逻辑思维的智慧,来看对象物时的观赏与晤对。理性的高度和思想的力度所形成的达观之美,情感的深沉与形象的蕴藉所组成的诗意之美,是淮剧《小镇》剧本成功的又一印记。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诗化思维方式,以诗性统率剧本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组合,文本的诗化与戏曲的写意合二为一,诗与剧在同一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谐美的融合。剧作家注意汲取中国古典诗歌善于酿造意境的琼汁和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因素,将人物形象的塑造、内心世界的刻画、主题思想的开掘以及戏剧情境的渲染烘托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其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小镇》剧本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诗化思维上。具体地说,剧作家注意烛照人物的深层心理、抉发人物的灵魂的悸动,特别是从人的灵魂的拷问中去表现人生境况;以诗人的敏感去体验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和情绪抒发,并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情调,将诗意的抒情与真实的情节融合起来,朱文轩的人物形象就是在全剧浓郁的诗意氛围中卓然而出,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吸附力。

    二是《小镇》剧本力求使人物内心外形化,把人物的复杂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诗意的抒情中袒示无遗。剧本将创作主体自身的情思附丽于作品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情绪的表达上,既发掘人物形象对生活感受的七情六欲,又浸透了剧作家的人格烙印、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生活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切性、情感的真诚性和艺术的逼真性达到了高度和谐,从而也给诗化的表达提供了显明的抒情诗基调和主体自我表现的广阔空间。
 
    三是《小镇》剧本力求人物语言和唱词的抒情性,是诗化的表达得以成立的审美前提。剧作家在人物唱词中羼入了大量的戏曲的抒情因素,使文本中“剧”的基因和“诗”的元素实现了自由的化合。先后用“难忍他”、“平生第一次”、“那目光、那笑意、那招呼、那沉默”、“恨不能”、“留下”、“从此”、“贪”、“谁”、“四十年”等排比句式,起到了一种强化语势的效果,提高了剧本的节奏感。还有幕后伴唱和第八场朱文轩四十句的重点唱段,既表达了人物内心洋溢的情感,又将戏剧推向了高潮;既有人物富于个性化色彩的“灼热的语言”,又有唱词的文学性、抒情性和思辩性。

    四是《小镇》剧本力求关注的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的“人”的全面丰富性,它在剧作家的审美观照中以艺术审美的形式直接叩问着人生的意蕴。当人们在贪欲的冲动下把金钱当作上帝的时候,金钱就成了人类灵魂的毒药。第六场,杜傲初和陈守言上门向朱文轩告别,因冒领奖金遭到乡邻耻笑,颜面尽失,决心离开小镇,去外地苟延余生。看到这里,人们心里就会涌进一股深深的莫名的伤感情绪,体会着命运无常的人生况味。真是一世清名尽毁,皆因一念之差啊!而朱文轩知错就改,当众认错,却得到了众乡邻的谅解,而他本人放下了思想包袱,精神上得到了升华。通过朱文轩及他人的沉沦和自救阐明了一个道理:道德自我完善的艰难,知耻而后勇的可贵,自我救赎和道德担当的可敬。一个鲁迅笔下的阿Q,使许多中国人在潜意识领域获得感应。而《小镇》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塑造朱文轩这一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又普遍的精神图谱。让人们在更大、更久的范围内,看到了中国人的这种集体深层心理结构。剧作家力图对所摄取的社会生活现象作文化透视或哲理性思考,大大深化和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正因为剧作对人物和事物进行了超越表象的深度开掘,因此,《小镇》具有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冲击力度,能让观众在受到心灵的震撼之后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对社会人生作更深的探寻。

    感动是一种心灵的震颤,一种灵魂的觉醒,一种情感的燃烧,一种真善美的自然流露,看了淮剧《小镇》,就是给人一种这样的感动。那震撼的钟声,既在千年古镇的上空响起,又在观众的心灵深处久久回荡…… 

点击数:6223  录入时间:2014-10-30 打印此页】 【关闭
 
最 新 资 讯
剧 作 赏 析
理 论 研 究
艺 术 成 就
戏 剧 杂 谈
新 剧 本 通 稿
艺 术 档 案
剧 作 家 风 采
散 文 随 笔
《盐城戏剧》
访 客 留 言
联 系 我 们
 
     首 页  |  最新资讯  |  剧作家风采  |  剧作欣赏  |  戏剧杂谈  |  散文随笔  |  访客留言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9-2010 版权所有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剧目工作室(盐城市戏剧艺术研究所)
     备案号:苏ICP备12020109号-1 技术支持:盐城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