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培琪
我的小学是在苏北东台县的富安镇小学读的,那时每天早上背着个大书包,差不多走过一整条狭长的石板街,再拐进一条巷子不远就到学校,学校范围很小,周围被密集的民房包围着,也没有个象样儿的操场。学校的课桌板凳是学生自己家带来的。我记得我带的桌子最大也最重。小学的教材从头到尾就是语文、算术,其它也没有什么书,不象现在的学生那样苦,每天背着沉沉的书包,早上顶着星星出门,晚上摸着路灯回家。
我的生命长河中对书印象清晰的记忆应该从读初中时开始。读初中时我们家已搬到东台县城。学校离家很远,上学要穿过几乎县城一条主要街道的一大半,上学的路上要经过县里的文化馆。文化馆是冷冷清清的县城里一个最热闹些的场所。一次偶然出于好奇,我掂着脚透过文化馆的一个窗户看到了馆内的一个图书室。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放了满满一房间的图书的书库。十多排木制的书架,整整齐齐排满了色彩斑斓的书籍。一了解,当时的借书证还不向我们初中生发放,好不容易通过我父亲的同事,费了一番周折才弄到一份《借书证》。那时何曾想到若干年后我居然也担起了拥有近百万藏书的地市级图书馆的馆长,那是后话。
初中没有到毕业,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折腾了一番就停课“闹革命”,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因此初中没有读完我就下放到了富东乡的三元大队。枯燥无味的插队生活,每天手捧《毛主席语录》早请示、晚汇报,除了满目四壁的毛主席画像,其它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在我们大队,有一户全家插队的苏州籍的下放户,家里的女主人下放前是苏州某重点中学的教师。一次在她家玩时,看到一本歌剧本的《茶花女》,这在当时无疑是禁书。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她背负着毒害青少年的风险,同意借给我三天。白天要干活,为了三天内看完,我只好起早带晚,三天看了二遍。书中玛格丽特用真情和宽容演绎的生死恋,以及阿尔芒对爱的如痴如醉的追求让我稚嫩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那是怎样的一朵茶花噢,她生在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却又有如此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的高贵品质,这是对人们某些世俗的偏见的嘲讽。以后我又相继在那位老师那儿借阅了《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现在想来当时就我一个初中学生来说,读这些名著时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心理涵养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当时青春勃发的我来说,除了感动着书中主人翁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外,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保尔和冬妮亚、亚瑟和琼玛恋情的精彩描述。
为了找书看,我向爸爸借书,他所在的县委统战部曾有不少文学书籍,爸爸的回答令我非常失望:在红卫兵冲击县委时,统战部的书都几乎被洗劫一空。爸爸后来还是找了一套陈登科写的四卷本的《风雷》,这本书好象是写惊心动魄的农村土改以及合作化运动的,书写得很有气势,很有吸引力。陈登科是我们江苏人,又曾是我市《盐阜大众报》的记者,他一生写了十六部小说,《风雷》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在文革期间他也因此爱到错误批判,并登了大狱。
下放回城后,我又到高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地区的教师进修学院,教了两、三年数学,学校筹建图书馆,我又被调到图书馆当筹建负责人。1989年,原市图书馆馆长中风,市有关分管领导以要调懂行的业务馆长为名,与学院协调,又将我调到市图书馆任馆长,直至1998年调到行政机关。由高校图书馆到市图书馆近二十年的馆长任期内,我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读者和图书,图书馆馆长很有“权”,他可以调动几十万册藏书,从儿时对县文化馆《借书证》的渴望,到自己主持管理一个地市级图书馆,我感到很满足。有人说图书馆馆长一定读了不少书,说实在的应该是读了不少书皮(书封面)。本来就喜欢看书的我,面对几个书库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我想看的书太多了,通常是这本没看完,又拿起那本,久而久之书越看越杂,很少再去精读一本书了,到头来记住最多的还是书皮。读的书皮多也有好处,就是为读者服务更加方便了,长期职业习惯,对读者需要的书籍大致能报出它在图书馆哪个书库,哪个书架的大致位置,读者所需图书的学科分类,对特定的学科研究人员,他所需要的研究资料的大致范围,也就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吧,所以我的读书几乎大都是为了服务读者而读的。
在市图书馆已经评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并被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以后,图书馆寻求在现有基础上致力于特色服务。经文化系统的老同志、市政府驻京办和振兴盐城咨询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争取了盐城籍的中央领导胡乔木同志个人藏书在我们市图书馆设专门藏书室。经过几次进京,其时胡乔木同志已经去世,我有机会接触胡乔木同志的夫人谷羽、女儿胡木英和儿子胡石英。更为幸运的是我能亲临胡乔木同志的藏书库和他的办公室。胡乔木同志的藏书室有近300平方米,藏书有4万多册(最多时有7万多册,后来有一部分为中央档案局收藏),类目凡多,经工作人员分类整理排架。有些重要的书籍,胡乔木总是自己亲手整理,常用书籍则放在他办公室后面的书架上。胡乔木的藏书除政治、哲学、历史,几乎社会科学的所有门类都涵盖了,我欣赏到了胡乔木同志早期购买的大量的前苏联的几乎所有文学作品,还有与胡乔木交往的著名作家如丁玲、藏克家、张恨水、老舍等众多的作者签名的赠书,这其中我还见到一本盖的“毛泽东藏书印章”的字典。胡乔木同志藏书赠于我馆的仪式于1997年上半年在北京中央档案局举行,我和我们主管局的负责领导都参加了。仪式由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档案局局长王刚(现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北京主持胡乔木图书及设备赠送仪式。现在盐城市图书馆在胡乔木的藏书室复原了胡乔木生前的办公室,并在图书馆大院竖立了胡乔木同志的座像。
离开图书馆馆长岗位后,所幸的是由于我多年来个人藏书的兴趣,我所喜爱的书籍我也购买收藏了几千册,基中也有极少部分是过去书商赠送的图书。其实,书我还是喜欢自己买,它就像衣服一样,要合适自己的才行,不是自己的所需的,再豪华、精装的图书,到底还是一种摆设而已。我喜欢自己买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书我可以随意翻折,任意画评。而图书馆藏书看的时候是不能乱画的,所以很多公家的书看的时候,无论喜怒也无法表达,很多感情都浪费了,浪费得一点痕迹都没有,无法回味。看自己的书,象把玩一件古董,不急不燥,细细品尝,每当精彩处当即书上几句,非常畅快,正如英国文章大家蓝姆所说:一个人用心看一本书的时候,等于是用别人绞尽脑汁苦熬出来的东西娱乐自己。
至于书,我这辈子看来有着了不去的缘了,我设想待退休后我还想办一个书店,独自坐拥数万册藏书,丰富自己,也惠及他人。是啊,个人一生无所好,惟读书也,不是有人说嘛:“饮酒损神茶损气,读书应是最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