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详 细 说 明
 
怎样写戏

徐柏森

(一)写戏前的准备   

  写戏并不难,难的是写出有质量受欢迎的好戏。为此,我们在写戏前,必须了解写戏应做好那些准备。

  1.写什么?为什么写?这是一定要弄清楚的。因为,凡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例如:我们想写一个小品,这个节目写什么,写给谁看,一定要有充分的考虑。常见的动机是服务于某种社会需要,配合某个时期或某件事的宣传,也有的则是对某种现象出于责任,有感而发;再者就是作者有意识地通过作品去塑造形象,表达一种思想和愿望。不管属于什么目的和动机,但写什么,为什么写必须首先要想好,否则陷入盲目,东一榔头西一棒,攥不成拳头,也就成不了戏。

  2.收集素材,丰富内容。写什么确定之后,就是要围绕这个目的去收集素材。例如,我们要写一个宣传计划生育的小戏,那就要去了解有关这方面的材料,而且各种不同的原始材料,越多越好。材料多了,我们可以做番综合工作,在综合的过程中,又可以做番取舍,把那些比较典型的留住,一般的就可以舍弃。只有素材收集得多,我们要写的内容才能丰富。 

  3.写戏者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素材有了,目的也很明确,下一步就是写戏者自身应具备那些写的条件了。首先是生活积累,一个生活底子厚实的作者,他拿起笔来就会浮想联翩,有东西可写,驾驭素材的能力也就较强。例如:我们要想写一个关注希望工程的戏,那首先就要对失学儿童充满爱心,没有这样的生活或者不熟悉贫困地区的状况,不能急希望工程之急,勉强写出来的作品,就会平淡无奇缺乏感染力。再者是思想修养,因为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写戏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深浅程度。一个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力都较强的作者,就能对素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的开掘和创造,写出不同一般的好作品。最后是技巧。写戏必须按写戏的规律去办事。不合写戏技巧的写法,花了大力也不会讨好。这和写小说,写散文不同,必须花大力气去学习写戏的技巧,掌握写戏的规律。否则,万事俱备,你也无法写出象样的戏来。

  下面着重介绍写戏的有关技巧。

  (二)结构布局的技巧

  l、什么是戏剧结构呢?说白了就是怎么去构造一部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说?……只有预先想好了.然后一步步说出来,才不会语无伦次。写戏也如此,必须把事先要写的东西,分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然后一步步写出来,才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这个先后次序就是结构或布局。如果摆布不当,别人就觉得事理不顺,别别扭扭,看起来不带劲。同时,只注意了先后次序还不行,还要考虑到戏剧的两大特点:一是时、空限制。它要求人、时、景要高度集中。二是无法代言。剧本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只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示。

  2、戏剧结构的基本要求有三:(I)要求完整统一。就是说要注意把矛盾冲突、戏剧情节安排得十分合理,并且注意关照好前后的因果关系。合理是指顺序连贯,合乎逻辑;因果联系是指事物内在的必然发展规律,比如:第一情节是第二情节的因,第二情节是第一情节的果;第二情节是第三情节的因,第三情节就是第二情节的果。如果层层推进,一环套一环,承上启下,前后连贯,就是结构的完整统一。(2)要求巧妙新颖。结构有很多老套子,如古装戏多为公子落难,小姐赠银,上京赶考,得中头名;现代戏又多为某人落后、某人先进,先进落后,经常斗争等等,再如广泛使用的误会法、对比法、抑扬法等等,都是结构小戏、小品的老办法。总之一个时期,总会有一个时期的套子,你也用,他也用,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巧妙新颖就是要求不一般化,尽量避免老一套。(3)要求真实生动。结构戏剧必须服从人物性格的发展。我们安排情节首先要有真实生动的人物贯串其中,如果,在考虑如何结构布局时,忘记戏剧是由活的人物所组成,那就大错特错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在结构戏剧时,如能根据人物性格及人物性格的冲突去发展情节,结构故事,这样的戏,就必然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3、怎样进行戏剧结构呢?一出戏的结构,有纵的方面,它贯串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还有横的方面,它指戏的几个组成部分。纵的方面,主要是指一个戏究竟有几条情节线,哪是主线,那是副线,主线就是主要矛盾冲突。戏曲剧作多为一线到底,不喜枝蔓丛生。所谓“一人一事”就是指这个而言。横的方面,是指戏剧矛盾冲突的各个阶段。一般分:交代——开端一一发展一一高潮——结局五个组成部分。交代又分为交代事件、交代人物、交待人物关系、交代剧情的时间、地点、交代事件的环境氛围等等。开端是指交代的局面被打破以后,正式开始表述戏剧内容、直陈冲突的起点、即人物因什么事产生矛盾、也就是通常说的“系扣”,就是把冲突的“扣子”系起来的那一个或几个事件。开端要写好,要注意把人物引入行动,并且这种行动,应该是人物间的对立的行动冲突。还要注意留下“悬念”,引起观众强烈的期待心理,想看下去.想知道后事如何?

  发展是继开端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它占的篇幅较大.是全剧最丰满的部分。这一部分必须让人物少说多做,要特别注意人物在干什么,要求人物加强行动,加强其动作性。为了要多动少说,只有注意情节的曲折性,一次、两次、三次的反复,让人物不能轻意达到目的才行。笔墨的核心技巧是“拖延”,又称“延宕”,延宕与悬念有很大关系,观众越是急着期待悬念的解决,延宕偏偏生出周折,就是不能解决。当然延宕也要自然合理,不可故弄玄虚,而且延宕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就会拖沓松散,造不成进入高潮的紧张气氛了。

  高潮是矛盾双方具有决定性冲突的一刹那,一般是冲突发展到不得不解决的地步时,安排的一段最为有力的戏。这时经常运用“遭遇”、“发现”、“转机”等技巧,如剧中人突然“发现”对自己对手关系和性格的新认识.再如剧中人在情节的推动下,产生“转机”的行为的动因等等,均可为写好高潮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和发展相反,着重人物内心的表白,说和唱都是必不可少的,要作者费点笔墨,才能把要说的话说清。

  结局是指高潮过后的一段戏,它宜短不宜长,不能节外生枝,因为扣子已经解开,戏就应该快点结束。这五大部分,如能结合得好,就是把握了结构的技巧。也有的把交代并给开端部分.而分为:“起——承一一转一一合”四个部分,也有的把高潮结局合起来,说成是“凤头——猪肚——豹尾”三个部份,其实意思都在指出结构的大致格式,目的都是着眼章法去构成戏剧。

  结构是形式技巧的重要部份,戏剧内容只有找到自己的恰当形式,才能把戏写好。

  (三)塑造人物的技巧

  人物形象是戏剧的主体部份。一部剧作如果离开人物,就难于体现矛盾冲突,也无从展开情节,故事就不可能引人人胜。因此,写戏的主要任务是写人。

  文艺创作不同于实际生活,写戏如果照搬生活中的人和事,常常就会吃力不讨好。因此,我们要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去创造具有鲜明个性与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用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理解人生。所谓“典型”就是指人物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他应该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以及人的阶级属性同个人性格爱好,习惯气质的统一。恩格斯说:“每一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说的,是“这一个”!因此我们要创造的是艺术的“这一个”。一定时代、一定阶段、一定集团的具有本质特征的人物,总是代表着时代的一群,让人感受到某种倾向与潮流,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成功的“典型”就是将一般体现于个别之中,同时个别又能表现一般。这个道理,我们在谈塑造人物技巧之前。必须要认真弄懂。

  写人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本无所谓有什么“技巧”可言。但认真看看别人的成功之作,我们又能发现许多带规律性的经验,特别是带有普遍规律的窍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1,写人要注意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因为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关系、社会制度、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等,可以说环境是人物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先决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会产生特定的人物,如果人物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其所做所为必然使人感到不可理解,进而怀疑它的真实性。2,写人要注意写好情节。任何情节都与人物的活动有关,一个主要事件,或贯串全剧的中心事件,都必须通过人物展现在舞台上。前面已经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在这点上塑造人物和结构布局又是紧密相联系的。在强调情节(故事)的同时,我们切不可“为情节而情节,脱离具体人物,人为地生编硬造或让人物服从故事情节,或让人物去演译情节等等”。无数创作实践证实,情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人物性格里生发出来的,它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作品生动感人真实可信。3、写人要注意人物与冲突的关系。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冲突就很难立起来。而冲突实际上又是指人物之间的对立,这种对峙和对立,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直到戏剧中止或结束。冲突又分为社会冲突、自然冲突、性格冲突、自我冲突等类型,而写人又偏重于性格冲突,因此,塑造有性格的人物,始终是写好冲突的关健。4、写人要注意细节与人物的关系。通过细节塑造人物是加强戏剧生动感人的重要手段。比如写武松打虎,是通过武松喝酒、上岗、遇虎、打虎等情节,一环环交待出来,但打虎一节却写得很细,细到武松如何左挡右突,如何打断哨棒,如何按住虎头,甚至武松已经将虎打死,还在抡拳使劲等等。这些细微处只有写满写足,才能使人看得过瘾。因此说,只有运用丰富生动的典型细节,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戏剧创作源于生活,一部社会生活斗争史,归根结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过程。我们只有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提炼、去集中那些值得书写的人和事,并通过舞台展示在人们面前,才是我们写人写戏的最终目的。   

(四)点题立意的技巧

  写戏常常容易忽略“点题”的重要性。我们大多数作者总是抓到一个题材,立即动手就写。写好一看,总觉得就象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不大够味。产生这种毛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就事论事”。而且只知把事情写出来,只知给人物做个介绍,却未能通过这件事和这个人,发掘出它的社会意义、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这样写戏,就只能是表面地写些生活现象,致使剧本缺乏感人的力量和应有的深度。然而,一个成功的剧本却不是这样,它给人的感觉不一般,除了厚实、丰满之外,既使人思考很多问题,能产生许多联想,又能够把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而尚未认识的事物,通过作品做出积极及时的反映。这就是写戏人常常引起议论的“题”或“意”的真正内涵,它是作者必须要触及的根本性技巧。   

    这项技巧的基本要求是:

  l、熟悉自己要写的人和事,找出它跟整个时代、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结构布局、塑造人物,从而透过表象把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提出来。例如;淮剧《鸡毛蒜皮》就是通过农村居民小组长这个形象,着力描述了新型干群关系,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的立意,从而引导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2、从哲学的高度,抓住生活中许多矛盾现象,开掘出不同的意蕴和内涵。比如《奇婚记》提出恩情不能代替爱情的问题,《金龙与蜉蝣》演出了老子杀儿子,孙子杀爷爷的哲思大循环。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那些正义与邪恶、以及民族大义等重大社会问题,浓缩贯串在戏剧表述中的主题,也都是立意清晰的作品。如准剧《太阳花》中爱国主义思想的表述,就十分贴切自然。   

  作品不论大小,都可能有作者的意趣和开掘,无论着眼于什么,题旨立意必须贯串在作品的始终。点题的准确与否,决定于作者的生活实践与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切忌为表述主题而给剧本强行塞进一些定调的政治内容,这样做是人为的拔高,不仅不能深化主题,  反而会削弱剧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恩格斯说:“(主题思想)越隐蔽越好。”又说:“要通过场面和情节自然地流露出来。”鲁迅先生也说:“开掘要深,千万不要犯浅尝辄止的毛病。”

(五)具体的写戏手法

  下面介绍常用的36种写戏手法。l、“左右为难。”用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痛苦,常在高潮到来前使用,运用此法总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棋逢对手。”:用在旗鼓相当的对手之间,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常在发展部使用,可增强戏剧的曲折性,使戏剧丰满好看。3、“以小引大”。用在题材的开掘上,引发对大事的联想。也用在由小事引出大事来,把戏剧推进到另一个发展层面。4、“错中错”。即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并大多由误会造成。这种手法在喜剧、闹剧中常见。5、“南柯一梦”。用梦写戏,假梦写现实。6、“雪上加霜。”悲剧中常用手法。把主人公陷于越来越不能自拔的境地,以引起观众的同情和怜悯。7、“断肠人安慰断肠人。”悲剧中常用手法。可增强戏剧效果,使观众动情落泪。8、“一而再,再而三。”写戏技巧之一,属于“重复”手法,但以“事不过三”为限,再多就嫌太繁。戏曲最善于用“三”来写发展。9、“隔墙自耳”。一类是无意偷听,一类是有意偷听,运用偷听手法,可以推进剧情,使戏剧复杂起来。10、“金蝉脱壳”。此为脱身计,常用此法解脱困境。ll、“乔装打扮”。改变身份之法,戏曲常用。12、“偷龙换凤”。此为掉包偷换之法,暗中更换事物的本质或内容,达到不可告  人的目的,或引导冲突加剧。 13、“先发制人”。此法为制服对方,促使戏剧情势逆转,改变对比力量。14、“以假乱真。”此法多为误会引起,但也与巧合有关,戏曲常用。15、“冒名顶替。”指人际关系,冒名者或企图达到不正当的目的或防止别人达到某种目的,此法极易造成悬念让观众入戏。 16、“装疯卖傻”。指根据剧情需要而有意设置的。手法的技巧性很强。17、“指桑骂槐。”用暗示法向对方施加压力,可推进戏剧和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发展.18、“苦肉计”。为骗取对方信任而不惜伤害自己的一种手法,多在塑造人物中使用。19、“美人计。”亦称美人局,常用此法,铺陈情节。20、“连环计”。两个以上的计策和谋 略,不断在戏中起作 用。2l、“阴错阳差。”误会法的一种, 可以把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全搞错,喜剧、闹剧常用。22、“急性子遇见慢性子。”常见手法,有戏剧性可挖,可体现人物性格的反差,产生喜剧效果。23、“弄假成真”。常用手法,指人物关系。24、“移花接木”。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等。25、“相见不相认”此手法能充分挖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开激烈戏剧冲突,它对表现人情、人性、有特殊作用。26、“激将法”。生活中常见,戏剧中也常用。27、“有眼不识泰山。”误会法之一。28、“迟到一步”。此法在开端或发展部使用,多为事物的动因;而牵制戏剧的发展。29、“借刀杀人”。指利用矛盾,或巧妙地借助别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30、“栽脏陷害”。常用手法,使观众恨一方,同情另一方。31、“互揭老底”。多用于喜剧、闹剧,使彼此出丑。32、“自讨苦吃”。塑造人物具体行为细节的办法。33、“过河拆桥”。它是铺陈戏剧情节及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构成冲突双方不同的境遇。34、“同名同姓”利用同名同姓产生误会巧合,使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35、“打岔法”。你说东,他说西,越说越说不到一起,近乎胡搅蛮缠。36、“绝处逢生”。也称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多用在突转中,是戏剧常用手法。以上36种手法,只供参考借鉴之用。要想写出佳作,必须开动脑筋,方能完成。千万别被死的框框套住。

 


 

点击数:6583  录入时间:2010-11-2 17:23:48 打印此页】 【关闭
 
最 新 资 讯
剧 作 赏 析
理 论 研 究
艺 术 成 就
戏 剧 杂 谈
新 剧 本 通 稿
艺 术 档 案
剧 作 家 风 采
散 文 随 笔
《盐城戏剧》
访 客 留 言
联 系 我 们
 
     首 页  |  最新资讯  |  剧作家风采  |  剧作欣赏  |  戏剧杂谈  |  散文随笔  |  访客留言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9-2010 版权所有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剧目工作室(盐城市戏剧艺术研究所)
     备案号:苏ICP备12020109号-1 技术支持:盐城通联